[toc]
线性方程组
- 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
- 定义:常数项b1,b2,⋯,bm不全为零
- 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
- 定义:常数项b1,b2,⋯,bm全为零
- 性质:
- x1=x2=⋯=xn=0一定是它的解。该解叫做零解,其他解是非零解
- 必有零解,不一定有非零解
(这里我个人重排了一下章节结构)
定义
- 由m×n个数aij(i=1,2,⋯,m;j=1,2,⋯,n)排成的m行n列的数表为m行n列矩阵,简称m×n矩阵(为表示是一个整体,总是加一个括弧并用大写黑体字母表示它)A=a11a21⋮am1a12a22⋮am2⋯⋯⋯a1na2n⋮amn
- 记作:A 或 Am×n,(aij) 或 (aij)m×n(aij为(i,j)元的矩阵)
概念
- 元素,元,矩阵A的(i,j)元
矩阵分类
按元素是否实数:实矩阵、复矩阵
按元素是否全零:零矩阵O、非零矩阵
按主对角线之外为零:单位阵E、纯量阵λE、对角阵Λ=diag(λ1,λ1,⋯,λ1)
按行列数量是否相等:n阶矩阵、n阶方阵
按行列数量是否为一:行矩阵(/行向量)、列矩阵(/列向量)
按与线性方程组的关系:系数矩阵A、未知数矩阵x、常数项矩阵b、增广矩阵B
A=(aij),x=x1x2⋮xn,b=b1b2⋮bn,B=a11a21⋮am1a12a22⋮am2⋯⋯⋯a1na2n⋮amnb1b2⋮bn
矩阵关系
- 同型矩阵:行数、列数均相等
- 矩阵相等:aij=bij,A=B
- 定义
- A+B=a11+b11a21+b11⋮am1+bm1a12+b12a22+b22⋮am2+bm2⋯⋯⋯a1n+b1na2n+b2n⋮amn+bmm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加法】(完全同代数加法,交换律和结合律)
- A+B=B+A
- (A+B)+C=A+(B+C)
- 定义
- λA=Aλ=λa11λa21⋮λam1λa12λa22⋮λam2⋯⋯⋯λa1nλa2n⋮λamn
- 矩阵运算性质【数乘、减法】(完全同代数乘法,交换律和结合率和分配率)(有了数乘后就定义了减法)
- λA=Aλ,(λ为−1时,−A为负矩阵)
- (λμ)A=λ(μA)
- (λ+μ)A=λA+μA,λ(A+B)=λA+λB
- 定义
- 设A=(aij)是一个m×s矩阵,B=(bij)是一个s×n矩阵,那么规定矩阵A×B是一个m×n矩阵C=(cij),其中cij=ai1b1j+ai2b2j++aisbsj=∑k=1saikbkj(i=1,2,⋯,m; j=1,2,⋯,n)并把此乘积记作C=AB
- 记法
- 计算:(A)行乘列(B)
- 书写:(C)列再行(C)
- 结果:(A)行跟列(B)
- 前提:(A)列同行(B)
- 矩阵运算性质【矩乘】(不全同于代数乘法,顺序相关。不满足交换律但满足结合率和分配率)
- ABAB可交换时BA
- (AB)C=A(BC),λ(AB)=(λA)B=A(λB)
- A(B+C)=AB+AC,(B+C)A=BA+CA
- 补充
- 关于不满足交换律的补充
- 左乘右乘不等价
- 非方阵交换后必无意义
- 若方阵AB=BA,则称这两个方阵是可交换的
- 关于结合律和分配率的补充
- 若原式的运算可行(左项列数同右项行数均成立),则使用结合或分配率后的运算也必可行
- 对于单位矩阵:EmAm×n=Am×nEn=Am×n,简写EA=AE=A,注意两个E并不一样!
- 对于纯量矩阵:(λEm)Am×n=Am×n(λEn)=λAm×n,注意两个E并不一样!
- 定义
- An需要为方阵,其幂为Ank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幂方】(不全同于代数的幂,顺序相关。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,但单矩阵的幂符合)
- AkAl=Ak+l,(Ak)l=Akl
- ABAB⋯AB=(AB)k=AkBk=AA⋯A×BB⋯B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四则结合】
- (A+B)2=A2+AB+BA+B2AB可交换时A2+2AB+B2
- (A∓B)(A±B)=A2±AB∓BA−B2AB可交换时A2−B2
- 定义
- 由n阶方阵A的元素所构成的行列式(各元素的位置不变),称为方阵A的行列式
- 记作:∣A∣ 或 detA
- 矩阵运算性质【行列式】(矩阵向量的模)
- ∣AT∣=∣A∣=∣A∣T
- ∣λA∣=λn∣A∣(记法:不记,直接用行列式和矩阵与数乘法的区别来理解)
- ∣AB∣=∣A∣∣B∣=∣BA∣可推得∣A∣∣A−1∣=∣E∣=1可推得∣A−1∣=∣A∣−1(方阵,这条不太直观)
定义
- 行列式∣A∣的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Aij所构成的矩阵det(Aji) 或 det(Aij)T,称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,简称伴随阵
- 记作:A∗
性质(就是用来做逆矩阵的引理的)
- AA∗=A∗A=∣A∣E=∣A∣∣A∣⋱∣A∣
- AA−1=A−1A=AE=A,(形式和逆矩阵有点像)
补充
分块矩阵
- 定义
- 分块:将矩阵A用若干条纵线和横线分成许多个小矩阵,每个小矩阵称为A的子块
- 分块矩阵:以子块为元素的形式上的矩阵称为分块矩阵
- 记作:A=(A11A21A12A22)
- 分块矩阵运算性质(与普通矩阵的运算规则相类似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加法】:同普通矩阵(需要从用相同的分块法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数乘】:同普通矩阵
- 分块矩阵性质【矩乘】:同普通矩阵(需要左列数同右行数,且分块后仍如此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转置】:整体转置后,子块也需要转置(加符号符号)
分块对角矩阵
- 定义
- 设A为n阶方阵,若A分块矩阵只有在对角线上有非零子块,其余子块都为零矩阵,且在对角线上的子块都是方阵,即A=A1OA2⋱OAs
- 分块对角矩阵运算性质
- 分块对角矩阵性质【行列式】:∣A∣=∣A1∣∣A2∣⋯∣As∣
- 分块对角矩阵性质【逆矩阵】:A−1=A1−1OA2−1⋱OAs−1
描述:如果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不等于零,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,即:∣A∣=a11a21⋮am1a12a22⋮am2⋯⋯⋯a1na2n⋮amn=0⇒⎩⎨⎧x1=AA1x2=AA2⋮xn=AAn其中Aj是把系数矩A中第j列的元素用方程组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阶矩阵。即:Aj=a11⋮an1⋯⋯a1,j−1⋮an,j−1b1⋮bna1,j+1⋮an,j+1⋯⋯a1n⋮ann=∑i=1nbiAij
利弊
- 限制: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、且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
证明
- 克拉默法则:因为Ax=b,所以x=A−1b,解得原式成立
- 描述:使用逆矩阵公式A−1=∣A∣1A∗,有x=A−1b=∣A∣1A∗b
- 利弊
方法名 | 方法 | 运算量(以3元3次为例) |
---|
传统方法 | 拆开看,方程与方程之间互相结合化简 | |
克拉默法则 | xn=AAn | 4个3阶det |
逆矩阵求法 | $\mathbf{x}=\mathbf{A}^{-1}\mathbf{b}=\frac1{ | \mathbf |
矩阵初等变换 | 把矩阵化简为行最简矩阵 | 不算det,若干个二级运算 |
矩阵的秩 | 使用矩阵的秩的性质来求、并判断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| |
记法(值) | 含义 |
---|
A、Am×n、An | 矩阵、m×n矩阵、n阶方阵 |
(aij) 、 (aij)m×n | 由aij组成的矩阵、m×n矩阵 |
aij | 元素 / 元 / (i,j)元 |
A、x、b、B | 系数矩阵、未知数矩阵、常数项矩阵、增广矩阵 |
O | 零矩阵 |
E、 λE | 单位阵、纯量阵 |
Λ=diag(λ1,λ1,⋯,λ1) | 对角阵 |
−A、AT | 负矩阵、转置矩阵 |
A−1、A∗ | 逆矩阵 / 逆阵、伴随阵 / 代数余子转置阵^自命名 |
(a、α、x等)、(aT、αT、xT等) | 列向量、行向量 |
$ | \mathbf |
(有名字但不配拥有符号) | 对称阵、奇异矩阵、非奇异矩阵 |
——————下章—————— | ——————下章—————— |
Pl、Ql | 初等矩阵 |
R(A) | 矩阵的秩 |
(有名字但不配拥有符号) | 行阶梯形矩阵、行最简矩阵、标准型矩阵 |
| 满秩矩阵、降秩矩阵、列满秩矩阵 |
记法(关系) | 含义 |
---|
(有名字但不配拥有符号) | 同型矩阵 |
A=B | 矩阵相等 |
——————下章—————— | ——————下章—————— |
(有名字但不配拥有符号) | 同解矩阵 |
A∼rB、A∼cB、A∼B | 矩阵行等价、矩阵列等价、矩阵等价 |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加法】(完全同代数加法,交换律和结合律)
- A+B=B+A
- (A+B)+C=A+(B+C)
- 矩阵运算性质【数乘、减法】(完全同代数乘法,交换律和结合率和分配率)(有了数乘后就定义了减法)
- λA=Aλ,(λ为−1时,−A为负矩阵)
- (λμ)A=λ(μA)
- (λ+μ)A=λA+μA,λ(A+B)=λA+λB
- 矩阵运算性质【矩乘】(不全同于代数乘法,顺序相关。不满足交换律但满足结合率和分配率)
- ABAB可交换时BA
- (AB)C=A(BC),λ(AB)=(λA)B=A(λB)
- A(B+C)=AB+AC,(B+C)A=BA+CA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幂方】(不全同于代数的幂,顺序相关。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,但单矩阵的幂符合)
- AkAl=Ak+l,(Ak)l=Akl
- ABAB⋯AB=(AB)k=AkBk=AA⋯A×BB⋯B
- 矩阵运算性质【四则结合】
- (A+B)2=A2+AB+BA+B2AB可交换时A2+2AB+B2
- (A∓B)(A±B)=A2±AB∓BA−B2AB可交换时A2−B2
- 矩阵运算性质【转置】(不要理解成幂)
- (AT)T=A
- (A+B)T=AT+BT
- (λA)T=λAT(记法:常数转置等于自身)
- (AB)T=BTAT(记法:转置后左乘数的列不等于右乘数的行)
- 矩阵运算性质【行列式】
- ∣AT∣=∣A∣=∣A∣T
- ∣λA∣=λn∣A∣(记法:不记,直接用行列式和矩阵与数乘法的区别来理解)
- ∣AB∣=∣A∣∣B∣=∣BA∣可推得∣A∣∣A−1∣=∣E∣=1可推得∣A−1∣=∣A∣−1(方阵,这条不太直观)
- 矩阵运算性质【逆矩阵、除法】(矩阵向量的倒数、有了倒数后就定义了矩阵的除法)
- 可逆之可逆:(A−1)−1=A,(其中若A可逆,则A−1可逆)
- 转置之可逆:(AT)−1=(A−1)T,(其中若A可逆,则AT可逆)
- 积之可逆(1):(λA)−1=λ1A−1,(其中若A可逆,则λA可逆(数λ=0)
- 积之可逆(2):(AB)−1=B−1A−1,(其中若A、B可逆(且为同阶矩阵),则AB亦可逆)
矩阵性质和求法【逆矩阵】(矩阵向量的倒数,但不像代数倒数那样好变或好求)
逆矩阵【定理1】逆矩阵公式:A−1=∣A∣1A∗,(其中若∣A∣=0,则矩阵A可逆)(其中A∗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)引理:AA∗=A∗A=∣A∣E引理易证:利用代数余子式定理(行列式展开法则)的推论:ri行元素∗rj的代数余子式=0推论易证:展开式还原回行列式后,新行列式必有两行(列)相同
(^这条可能不太好理解和记忆,但太重要、要背)
逆矩阵【定理2】可逆充要条件:A可逆⇒∣A∣=0(引理)A可逆⇔∣A∣=0⇔A是非奇异矩阵(引理、定理1齐证之)
逆矩阵【定理3】可逆的唯一性:若逆矩阵可逆,则逆矩阵唯一(引理)(易证:B=BE=B(AC)=(BA)C=EC=C)若AB=E(或BA=E),则B=A−1(引理、定理2齐证之)
逆矩阵【求法】逆矩阵公式:用伴随矩阵求,A−1=∣A∣1A∗
(逆矩阵和伴随矩阵:这两种很难通过矩阵的群论变换得到,计算较复杂。其中逆矩阵的求法又依赖于伴随矩阵的值)
分块矩阵运算性质(与普通矩阵的运算规则相类似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加法】:同普通矩阵(需要从用相同的分块法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数乘】:同普通矩阵
- 分块矩阵性质【矩乘】:同普通矩阵(需要左列数同右行数,且分块后仍如此)
- 分块矩阵性质【转置】:整体转置后,子块也需要转置(加符号符号)
分块对角矩阵运算性质
- 分块对角矩阵性质【行列式】:∣A∣=∣A1∣∣A2∣⋯∣As∣
- 分块对角矩阵性质【逆矩阵】:A−1=A1−1OA2−1⋱OAs−1
解n元线性方程组
- 克拉默法则
- 描述:如果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的行列式不等于零,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,即:∣A∣=a11a21⋮am1a12a22⋮am2⋯⋯⋯a1na2n⋮amn=0⇒⎩⎨⎧x1=AA1x2=AA2⋮xn=AAn其中Aj是把系数矩A中第j列的元素用方程组右端的常数项代替后所得到的n阶矩阵。即:Aj=a11⋮an1⋯⋯a1,j−1⋮an,j−1b1⋮bna1,j+1⋮an,j+1⋯⋯a1n⋮ann=∑i=1nbiAij
- 限制: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、且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
- 逆矩阵求法
- 描述:使用逆矩阵公式A−1=∣A∣1A∗,有x=A−1b=∣A∣1A∗b
- 矩阵初等变换
方法名 | 方法 | 运算量(以3元3次为例) |
---|
传统方法 | 拆开看,方程与方程之间互相结合化简 | |
克拉默法则 | xn=AAn | 4个3阶det |
逆矩阵求法 | $\mathbf{x}=\mathbf{A}^{-1}\mathbf{b}=\frac1{ | \mathbf |
矩阵初等变换 | 把矩阵化简为行最简矩阵 | 不算det,若干个二级运算 |
矩阵的秩 | 使用矩阵的秩的性质来求、并判断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| |
矩阵初等变换
- 矩阵初等变换【定理1】:设A与B为m×n矩阵,那么:
- A∼rB⇔存在m阶可逆矩阵P,使PA=B
- A∼cB⇔存在n阶可逆矩阵P,使AQ=B
- A∼B⇔存在m阶可逆矩阵P及n阶可逆矩阵Q,使PAQ=B
矩阵等价性质(同等号)
- 矩阵等价【性质】反身性:A∼A
- 矩阵等价【性质】对称性:若A∼B,则B∼A
- 矩阵等价【性质】传递性:若A∼B,B∼C,则A∼C
初等矩阵性质
- 初等矩阵【性质1】:设A是一个m×n矩阵,对A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,相等于在A的左边乘相应的m阶初等矩阵;对A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,相等于在A的左边乘相应的n阶初等矩阵。
- 初等矩阵【性质2】:方阵A可逆⇔存在有限个初等矩阵,使A=P1P2⋯Pl
- 初等矩阵【性质2推论】:方阵A可逆⇔A∼rE (⇔∣A∣=0⇔A是非奇异矩阵)
- 分类1( 线性变换)
- 整体变换 / 全元素变换
- 纵横对称、对角线对称(方阵)
- 90°旋转、180°旋转
- 共运算
- 行(列)变换
- 元素变换 / 分割变换(元素变换一般伴随分割变换,不太可能元素改变而整体性质不变)
- 分类2(特殊变换、非线性变换)
- 规则
- 行(列)变换:见
矩阵的初等变换
,与行列式行(列)变换
不同的是矩阵行列不等价 - 元素(区域)变换 / 分割变换:见
矩阵分块法
- 整体变换:见
初等矩阵
整体变换
变换组合(变换加法)
线性变换类矩阵
- 使用方法:(xy)与变换矩阵相乘(矩阵乘法)
- 投影变换矩阵:(1000)
- 旋转变换矩阵:(cosφsinφ−sinφcosφ)n=(cosnφsinnφ−sinnφcosnφ)
基本矩阵
- 分块对角矩阵:详见后面的
基本矩阵扩展(对角线阵与分块对角矩阵)
(非常有用)
一零矩阵,矩阵中只有一和零(理解并主要记单位矩阵和x投影矩阵两个,其他的就能快速推导出来)(建议配合矩阵变换的整体变换食用)
- 投影矩阵:
- x投影矩阵:(1000)(acbd)=(a0b0)
- y投影矩阵:(0001)(acbd)=(0c0d)
- 投影并交换矩阵:
- y投影并交换矩阵:(0010)(acbd)=(c0d0)
- x投影并交换矩阵:(0100)(acbd)=(0a0b)
- 对角线阵:
- 正单位矩阵:(1001)(acbd)=(acbd)=x投影矩阵+y投影矩阵
- 反单位矩阵:$\begin{pmatrix} 0& \color{red}1\ \color{red}1& 0 \end{pmatrix} \begin{pmatrix} a& b\ c& d \end{pmatrix}= \begin{pmatrix} c& d\ a& b \end{pmatrix}=x投影并交换矩阵+y投影并交换矩阵=横向对称 $
- 其他:
- (1):(1010)(acbd)=(a+c0b+d0)=x投影矩阵+y投影并交换矩阵
- (2):(0101)(acbd)=(0a+c0b+d)=x投影并交换矩阵+y投影矩阵
- 初等矩阵:
对角线阵
- 正单位矩阵:不变
- 反单位矩阵:横向对称
- 正对角线阵:各行乘以对应系数
- 反对角线阵:先横向对称,后各行乘以对应系数(不可对调)
分块对角矩阵
证明题
- 矩阵运算性质4(行列式)证明过程
- ∣A∣∣B∣=A−E0B利用EA−EX0=(−1)n−EA0X=(−1)n(−1)n∣E∣∣X∣=∣X∣=∣AB∣
求值题
求矩阵
- A−E0X不止一次交换(−1)n−EAX0=−−EAX0
矩阵与行列式看起来很相似,其实不然
形式上
含义上
- 不同点
- 行列式:相当于向量的模(或面积体积),能够直接求值
- 矩阵 :相当于向量本身(或多个向量),不能直接求值
作用上
- 相同点:都能用来解多元线性方程
- 不同点:方法的本质(和适用场景)完全不同
- 行列式:本质是克莱姆法则的应用,有局限性(限定方程组必须是n个方程n个未知数 且 要求系数行列式不等于0 )
- 矩阵 :用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的关系解,没有局限性
- 使用场景:当系数阵是方阵的时候,可以用行列式。当不是方阵,就得用逆矩阵方法(事实上逆矩阵方法步骤更少、更快)
性质和运算规则
- 相同点:都能进一些同样的变换。一些完全相同的运算规则:
- 行变换1:ri↔rj
- 行变换2:ri→ri+krj
- 不同点:变换的性质完全不同,大多数规则也不同
- 最大区别:矩阵的行与列不等价
- 常数乘法
- 整体变换:主对角线对称:转置行列式DT和逆矩阵A−1
对比项 | 行列式 | 矩阵 | 共同点 |
---|
形式上 | 必须为方阵 | 可为非方阵 | 都是数字阵(仅符号不同) |
含义上 | 相当于向量的模(或面积体积),能够直接求值 | 相当于向量本身(或多个向量),不能直接求值 | |
解方程组本质 | 本质是克莱姆法则的应用 | 用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的关系解 | 都能解线性方程组 |
解方程组局限 | 有局限性 (1)方程组必须是n个方程n个未知数 (2)系数行列式不等于0 | 没有局限性 | |
性质和运算规则 | 行与列等价 常数乘法 | 行与列不等价 常数乘法 | 行变换1:ri↔rj 行变换2:ri→ri+krj |